中医认为,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,气血调和则百病不生,气血失调则百病丛生。肿瘤作为正气亏虚的结果,其发生发展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。气血失调不仅会导致肿瘤的发生,还会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。
中医认为,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。气血调和则身体健康,气血失调则百病丛生。肿瘤发生则是气血失调、正气亏虚的结果。“气血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”,这里所说的“气血不和”,就是肿瘤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。肿瘤源于气血失调,而气血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,可见气血失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。而肿瘤发生后,又会对气血造成新的损害。
肿瘤患者治疗对气血的损伤
绝大多数肿瘤患者,都接受过手术以及放化疗的治疗。因出血较多、创伤较大,肿瘤手术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疲乏力、面色淡白、头晕目眩等气血亏虚之证;放疗产生的放射线带有热毒之邪,易使患者出现口干乏津、咽痛、舌红少津等阴虚内热之证,进一步耗伤气血;而化疗作为肿瘤的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,其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代谢旺盛的正常细胞,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、食欲减退、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、湿邪内蕴之证,导致气血生化无源,气血更加亏虚。
不重视气血调和的后果
成华东区医院:晚期肿瘤患者容易出现气血两虚,气虚则推动无力,血虚则濡养不足,导致面色苍白、神疲乏力、心悸失眠等现象。如果不能及时予以有效调理,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,最终出现气血衰败而亡的结局。
正所谓“气血充盛,则体健无疾;气血亏虚,则百病丛生”,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气血是否调和,是判断其疾病进退乃至最终治疗结局的重要标志。一般早期肿瘤患者就会出现气血失调现象,如面色不华、精神萎靡;中期气血功能进一步衰退,因而普遍存在头晕目眩、心悸气短现象;到了晚期,患者气血衰败更加严重,绝大多数患者因气血两虚,最终导致脏腑功能衰竭而亡。
所以,肿瘤治疗务必要把调和气血放在治疗的重要地位,通过培补气血、激发化源、稳定病情、制止消瘦,确保治疗能够顺利进行。到了晚期,更要将调和气血作为挽救危重,延长寿命的重点目标,以最大限度恢复气血调和功能,实现“气血充盛者昌”的目标。
如何促进肿瘤患者气血调和、实现“气血充盛者昌”的目标?
成华东区医院:中医在临床用药上当以补气养血为主,这是因为补气可增强机体功能,养血可濡养脏腑组织,二者结合可改善气血亏虚状态,促进气血调和;再者补气养血可激发生化之源,改善贫血及身体虚弱状态。有些患者面色苍白而不欲动、头晕目眩而不思静,且舌淡苔薄,其根源在于气血亏虚而脏腑失养,此时仅靠补气养血难以快速改善症状,在补气养血的同时应加以调和气血,如此气血通则脏腑安。
祛除困扰气血之邪也是调和气血的重要措施,中医在辨证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益气、活血、化瘀、抗瘤解毒等治法,以求恢复气血调和的功能。
(图片源于摄图网,侵删)